| 檢測報告 | |
| 中文別名 | 二乙烯二胺;對二氮己環(huán);二乙基二胺;雙二甲胺;四甲二胺;哌吡嗪;胡椒嗪 | 
| 外觀與性狀 | 
			 無色或類白色片狀晶體  | 
		
| 結(jié) 構(gòu) 式 | ![]()  | 
		
| CAS NO. | 110-85-0 | 
| EINECS | 203-808-3 | 
| 分 子 式 | 
			 C4H10N2 
			 | 
		
| 分 子 量 | 86.14 | 
| 熔 點(℃) | 109.6 | 
| 沸 程 | 148.5 | 
| 用 途 | 
			 醫(yī)藥中間體,主要用于生產(chǎn)驅(qū)腸蟲藥磷酸哌嗪、枸櫞酸哌嗪,以及氟奮及靜、強痛定、利福平  | 
		
| 物化性質(zhì) | 
			 飽和蒸氣壓(kPa):30.3/111℃  | 
		
| 危險性概述 | 
			 健康危害:大量接觸該品,吸入或經(jīng)皮吸收,能引起虛弱、視力模糊、共濟失調(diào)、震顫、癲癇樣抽搐。此外,該品能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,影響血液攜氧能力,出現(xiàn)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紫紺。眼接觸引起嚴重刺激和灼傷。對皮膚有刺激性,可致灼傷。慢性影響:該品粉塵或液體,對皮膚和肺有致敏性,引起皮膚刺癢、皮疹和哮喘。  | 
		
| 急救措施 | 
			 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(yī)。  | 
		
| 消防措施 | 
			 有害燃燒產(chǎn)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氮。  | 
		
| 泄漏應急處理 | 
			 應急處理: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(全面罩),穿防酸堿工作服。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、潔凈、有蓋的容器中,轉(zhuǎn)移至安全場所。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(tǒng)。若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  | 
		
| 操作處置與儲存 | 
			 操作注意事項:密閉操作,局部排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(jīng)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橡膠耐酸堿服,戴橡膠耐酸堿手套。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(tǒng)和設備。避免產(chǎn)生粉塵。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配  | 
		
  .jpg)